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上,战胜国之间签署了一系列条约,这些条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旨在重新调整欧洲和近东的领土、政治和经济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凡尔赛条约》(1919年),它对战败的同盟国进行了严厉惩罚,尤其是德国,通过剥夺其殖民地、军事力量和部分领土来削弱其未来发动战争的能力。同时,美国国务卿休斯和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还分别提出了关于国际安全和贸易的建议,这些建议后来被称为“十四点计划”和“贝尔福宣言”,它们是构建凡尔赛体系的重要原则之一。
然而,尽管凡尔赛体系试图为战后世界带来和平与稳定,但它从一开始就存在一些内在的不稳定性因素。首先,由于美国的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中的关键条款,特别是加入新成立的国际联盟,这使得该体系缺乏有效的全球领导和支持。其次,凡尔赛体系没有解决德国和其他战败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对不平等条约的不满,这为未来的冲突埋下了隐患。此外,随着经济大萧条的到来,各国开始更加注重保护本国利益,而非维护国际合作,这也加剧了体系的裂痕。
在太平洋地区,美国和中国等国家于1921年至1922年在华盛顿举行的会议上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即后来的“华盛顿体系”。这个体系的主要目的是限制海军军备竞赛以及在中国实现门户开放政策。但是,华盛顿会议并没有完全消除列强之间的竞争和不信任,尤其是在日本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体系都逐渐失去了效力,最终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取代。
总的来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是由一战的胜利者和战败者之间签订的条约所导致的,而它的瓦解则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综上所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是由于多方面的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并重塑了战后的国际格局。